LED燈中藍光對眼睛傷害


公衛領域知名期刊論文(家用白光LED照明程度和大鼠模型的視網膜損傷)提及LED中藍光對眼睛的損傷動物模式說明:LED是最節能的商業製造光源。然而,許多目前的白光LED設計比傳統燈發出更多的藍光,這具有許多健康影響,包括褪黑激素產生和電位變化的人類睡眠週期晝夜節律的破壞(Holzman 2010)。LED產生的白光發出460500nm範圍內的強光藍光峰值; 這種藍光產生視網膜危害(Behar-Cohen等,2011)。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短波長光暴露是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誘發因素(Wu等,2006)。動物模型也被用於確定過度暴露於藍光是光化學視網膜損傷的關鍵因素,包含光感受器和視網膜色素上皮(RPE)(Hafezi等人1997)。累積效應引起的光化學視網膜損傷是由連續光照射引起的視網膜組織產生的自由基引起的(Dong等,2006)。當暴露超過保護能力時,會形成不利的自由基和活性氧(Wu等,2006)。所增強含氧產物並提供了有利於光感受器和其他視網膜組織的光動力損傷的條件(Beatty等人,2000)。該研究顯示,在這種老鼠模型中暴露於LED光可以誘導視網膜損傷,如功能性ERG研究,IHCTUNELTEM檢查所證明。這種視網膜損傷可能與視網膜組織內藍光誘導的氧化應激有關,可以通過LED光照射後視網膜中產生的ROS來證明。研究結果表明,藍白色(高CCTLEDSPD含有大部分短波長光,導致老鼠不可逆的視網膜神經細胞死亡。此外,該模型顯示,與CFL(或具有少量藍光的白熾燈)相比,現在用於家用照明的白光LEDSPD構成理論風險。在分析藍光危害時,我們不能排除日常接觸燈源所引起慢性影響的風險,因為光化學損傷可能不會引起急性綜合徵; 相反,藍光暴露可累積地誘導光感受器損失。
關於LED光源,白光LED 主要有三種實現形式:
(一)藍光晶片激發黃色螢光粉使藍光和黃光混合得到白光。一部分藍光被螢光粉吸收,激發螢光粉發射黃光,發射的黃光和剩餘的藍光混合,調控它們的強度比,即可得到各種色溫的白光。當然,也可加入可被藍光激發的紅光、綠光螢光粉得到白光。
(二)紫外近紫外晶片激發紅、綠、藍三基色螢光粉使紅光、綠光、藍光混合得到白光。此外,還可選用兩基色,甚至四基色、五基色螢光粉。
(三)將紅、綠、藍三色晶片按比例組合使紅光、綠光、藍光混合得到白光。但是,由於LED器件光輸出會隨溫度的升高而下降,不同的LED下降程度差別很大,其結果是造成混合白光的色差,使得用三基色LED晶片組裝實現白光的應用受到了限制。使用螢光粉與LED組合實現白光的工藝,可以通過改變螢光粉的發射波長、螢光粉厚度來調節白光LED的色度、色溫等,因此被廣泛採用、發展迅速。目前, 第二種實現方式得到廣泛地關注和積極地研究開發。

選對LED燈,省電不傷眼該文對LED燈選擇建議
1.選亮度適中、無藍光危害的LED
掌握4條件挑選合適燈具:
暖色系燈的藍光量比白光燈少。
光源色溫愈高,顏色愈白愈冷,所以家用建議選數值低的,4000 K以下較好。
演色性80 Ra以上。演色性是物體在燈光下的色彩真實性,數字愈高顏色愈自然,空間也會顯得和諧、舒適。通過CNS 15592認證。
2.家有兒童選低色溫燈具
小學以下學童最常接觸的光源如檯燈,現在未強制檢驗,家長挑選時建議找具公信力廠商生產的無藍光危害燈具。10歲以前的眼球組織相當細嫩,而且水晶體和玻璃體清澈透明,光線容易長驅直入,如果藍光過量,容易對視力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建議不論LED或螢光燈,最好都選擇低藍光、低色溫(4000 K以下)的光源。
3.萬年LED燈泡要替換
可檢查一下家裡有沒有2014年以前出廠的舊燈泡,可考慮汰換。而如果發現原本暖色系的燈光由黃慢慢變白,甚至開始帶點淺藍色,表示螢光粉已老化,也建議換掉。
4.動過白內障手術要注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祕書長蔡景耀指出,眼球內的水晶體隨著年歲增長,會慢慢變得混濁,能濾掉部分藍光,長輩如果剛因白內障開過刀,植入人工水晶體變回清透狀態,此時LED燈也會更刺激眼睛,可選擇色溫較低、不刺眼的燈具。

藍光與近視的議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流行病學和眼科學教授Seang Mei Saw說,藍光並非沒有它的優點,戶外時間已顯示出對近視的強烈保護作用,雖然原因仍未確定,但藍光可能起作用,動物研究證據支持這一假設。室外陽光有更多的藍光,可以保護近視,其說明室內照明,相對較少的藍光,卻可能對近視有害。